扫码关注学院公众号

首页

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奋战21天 附属医院“病毒捕手”援京归蓉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0-07-14 浏览次数:

国有难,召必应,战必胜。为打赢新冠疫情防控攻坚战,由川内八家医院派出的20位分子生物学专业人员组成的四川省援助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检验检测队(简称“四川二队”)火速赴京支援。队员们在连续奋战21天后,圆满完成任务于昨日下午回蓉。

义无反顾“四川决心”

“时间紧、任务重,但是都没有任何怨言,非常令人感动。”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附属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临检党支部书记、临床医学检验部主任刘华伟说,支援任务是在6月22日凌晨1时许接到的通知,按照要求需要从医院派出2位具备实战经验的分子生物学专业人员到北京支援。一方面需要选择符合要求的人员,一方面要满足院内原本的标本检验需求,刘华伟当即对人员进行了重新统筹安排。最终,选定主管技师张彦懿、检验学博士骆贞红出征北京,“一个是党员、一个是入党积极分子,两个人都充满了干事激情。”

作为90后的骆贞红才满30岁,去年8月才毕业加入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附属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工作磨合,已成为了组内的骨干成员之一。“还是很意外,没想到自己会冲到战疫最前线。”凌晨接到电话时,她睡得已有些迷迷糊糊,虽然不了解当时北京疫情的情况,但还是一口答应前往支援。

不过,对于这个决定,刚开始时家人并不太理解。“因为说好的见家长,又要往后推了。”原来,早在过年时骆贞红一家和男友一家就约好了回湖南老家见面,但是因为新冠疫情的关系,这事先被推迟到了劳动节,结果又因为工作没忙得过来又被推到了端午节,“我父母都有点不理解,更不要说我男朋友了。”不过,虽然没有得到家人第一时间的支持,但是却并不影响骆贞红的决定,“既然国家有这个需要,我们就应该义不容辞的贡献力量,其他事情都是可以克服的。”

火线支援“四川速度”

33岁的张彦懿是一位有着8年经验的“老检验”,更是一名有着13年党龄的“老党员”。对于赴北京支援,同样是选择义无反顾,接到通知就开始收拾行装,并于6月23日与骆贞红及其他医院的18名队友带上物资、设备等一起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征程。

在抵达北京的当天晚上,队内即迅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并同步成立了质量、技术管理小组以及物资管理小组。与此同时,全队立即组织编写《四川援京核酸检测二队新型冠状病毒相关实验室检验工作制度及流程(第一版)》,并与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检验科合作编写了《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四川二队新冠核酸检测协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第一版)》。

为了保障每位队员的安全,还进行了相关制度流程和生物安全的培训。6月24日安装调试设备完成后,在36小时内完成了所有仪器的比对和性能验证。

一线战疫“四川力量”

6月25日,张彦懿、骆贞红两人正式投入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中。除了穿着三层防护服,还需要待在闷热的负压环境中,这些无疑是在让标本检测的操作难度不断增加。“可能几分钟衣服就全部湿了,最麻烦的是护目镜里起水珠,只有瞪着眼睛从水雾缝隙里面看。”尽管操作难上加难,但都不是影响检测质量的借口,两名队员始终以国际标准化的ISO15189质量精神要求自己,保质保量完成每一个检测任务,“我们就是捕捉病毒的人,抽丝剥茧发现问题,容不得一点马虎和大意。”

因为有了火线支援,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的核酸检测能力迅速突飞猛进,每日单管样本检测数倍提升。“为了完成检验,采取的是机器不停、人员连轴转,有一天更是从清晨7点一直忙到了第二天凌晨5点。”张彦懿说,能够完成样本的批量检测,取决于每一个队员全心全意的付出,“高强度的工作和高温的环境,都累得精疲力竭,但是都没有任何人抱怨,反而会因为贡献了力量而感到自豪。”

而后,为了满足患者检测需求,“四川二队”的队员们更是主动提出了承担夜班发热门诊和急诊样品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任务,并且保证每一批次的检测都在6小时内完成。虽不是与患者一线面对面,但却是天天和病毒短兵相接。这群无惧无畏的检验人,用专业和热忱写下了对守卫生命的决心。对于21天来队员们的付出和努力,国家卫健委、北京市卫健委及首钢医院均给予了高度肯定,感谢每一位“幕后英雄”为疫情防控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7月13日,张彦懿、骆贞红与队友们在圆满完成支援任务后返回成都。在进行集中观察调整后,将再次投入到新的一轮工作任务中。